?
6月27-30日,由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主辦、北京市王忠誠醫(yī)學基金會承辦的“絲綢之路·健康論壇”2024新疆神經外科學術大會暨精準神經外科技能培訓班在熱情似火的新疆烏魯木齊成功舉辦。會議以“規(guī)范、前沿、精準”為主題,理論與技術實操培訓相結合,吸引了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眾多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多位學者共聚一堂,圍繞神經外科精準手術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和技能培訓。
▲會場盛況
會議期間開展的?“?華科精準?·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專題論壇?”由大會主席汪永新教授主持,特約邀請了來自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神經外科的王亞明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的丁宛海教授現場授課,充分傳授了神經外科機器人和導航技術在腦腫瘤、腦出血等疾病診療過程中先進的的手術理念和經驗,并進行了精彩的病例分享和實操演示。
▲機器人導航系統實操培訓現場
▲華科精準SR1-3D手術機器人實操培訓
▲華科精準Q300機器人導航系統實操培訓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汪永新教授
汪永新教授:
“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可以適用于多類神經外科疾病的精準診療,包括高血壓腦出血、癲癇、帕金森病以及各類腫瘤的定位、穿刺等,已經成為現代神經外科精準手術必備的技術之一,隨著臨床醫(yī)學和工程技術的發(fā)展,后續(xù)還將應用到更多領域。以華科精準為代表的國產神外機器人近年來發(fā)展迅猛,在技術創(chuàng)新和臨床應用等方面已經躋身世界一流行列。?通過本次理論結合實操的培訓活動能給一線神經外科臨床醫(yī)生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攜手共進為新疆神經外科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
▲北京宣武醫(yī)院王亞明教授學術報告
王亞明教授:
“神經外科機器人技術的主要的特點就是用自動化的、無框架的機械臂替代了傳統的立體定向框架,其另一個強大之處在于智能化的多模態(tài)手術計劃軟件,這一點也是我們中國企業(yè)的優(yōu)勢。術中注冊是神外機器人術中應用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極大的影響著術前準備時間和定位誤差?,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經歷了傳統的標記點注冊技術、激光線掃描注冊技術,以及目前最新一代的?3D結構光注冊技術。?華科精準機器人的?3D結構光注冊技術,可以從3個方向掃描患者頭面部300萬點云進行配準,明顯縮短了注冊時間,而且誤差更小。3D結構光相機特殊的病灶投射功能,可以把軟件中的計劃影像投射到患者解剖結構上,輔助更精準的開顱手術。?除了腦出血穿刺引流、立體定向活檢、?SEEG手術、DBS手術以外,機器人輔助PBC球囊穿刺手術也是機器人應用的典型術式之一,PBC手術穿刺重要的是Meckel囊的方向定位?,穿刺點可以靠卵圓孔內口也可以靠外口,有時與?Meckel囊并不在一個進線上,以往需要在X射線下反復調整角度和方向。?在華科精準機器人的引導下我們可以直接奔著?Meckel囊的方向來設計穿刺路徑,術中一針到位。?華科精準的?LITT磁共振引導激光消融技術也是機器人微創(chuàng)手術應用的一項重要創(chuàng)新,目前在宣武醫(yī)院也開展了大量的手術應用,我們也一直在和華科精準合作開展機器人手術相關的、面向未來發(fā)展趨勢的更多臨床應用?!?/p>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丁宛海教授學術報告
丁宛海教授:
“無論神經導航還是神外手術機器人,都是在空間中提供解剖結構的精準定位。傳統的定位定向方式是立體定向框架,但是因為佩戴比較麻煩,有穿刺盲區(qū),隨著導航和機器人技術的逐漸普及現在用得越來越少。?目前最新一代的,集成有穿刺機器人的華科精準?Q300神經導航系統可以滿足臨床開顱和穿刺手術的絕大部分需求。?術前不需要上框架也不需要貼標記點,術前不用插隊掃描?CT,用面掃描的方式就可以快速完成注冊。使用導航輔助穿刺相較徒手更加安全可靠,在機器人導航的引導下,完全不用擔心引流管會不會放偏,側孔會不會到腦組織里面去這些問題,從手術的配準到消毒鋪巾穿刺,?應用?Q300活檢手術、血腫穿刺一般不到30分鐘就完成了,相比傳統定向儀方便得多?。穿刺血腫我們的經驗是在微型機器人引導下用活檢針做穿刺并進行血腫抽吸,抽細?50%血腫后再放置抗菌管軟通道進行后續(xù)引流。我們使用華科導航輔助穿刺了上百臺腦出血手術都沒有再出血,手術效果都十分理想?!?/p>
“2024新疆神經外科學術大會暨精準神經外科技能培訓班”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提升區(qū)域內神經外科診療水平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更為“一帶一路”沿線友好國家的神經外科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提升做出了榜樣。相信在眾多專家和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機器人導航等神經外科前沿技術和精準理念可以得到更多的普及和推廣,為全世界更多患者帶來福音!